待他年》竹下寺中一老翁
關鍵字:宮廷權鬥 / 真.強強 / 先婚後愛 / 男妻 / 慢熱 / 26.6萬字。
瀟灑傲骨嫡世子x國破忍辱四皇子

士族與皇權,家國與私情,看小奶狗王爺如何軟化年上肅王妃的心,趙司徒又如何一手將狼崽養成真龍天子
“他們可是同臥一榻,同飲一杯,共開一府,共治一州的關係。”
“日後理當同江山,共天下。”──第45章,第三卷:滿江紅。

又到了想看先婚後愛的時節,尋尋覓覓,終而找到這篇2017年的老文章。
說的是套路的男妻指婚……

✎潁川郡公響噹噹的嫡世子一朝被指給年方15歲的四皇子,斷了仕途、無嗣承後,並與不受寵的皇子赴任蕭條肅州。
在去程的馬車上,二人坦然相對,明言若能報復外戚鄧氏陷皇族不義之血海深仇,他倆將為彼此的家族同生死、不相負

用這麼拗口的語句描述,主要是這個作者實在是太厲害  
引經據典,拿各朝吏治描摹出一套君臣之禮,雖沒有什麼磅礡河山,卻在風花雪月和行政軍事上下了工夫。
許多細節都藏在角色隨口一句的典故裡,讀起來稍微有點硬,但對這個題材有興趣的肯定會覺得很有意思 
尤其在獨厚士族和把持皇權的拉鋸戰上,王妃與王爺各站在兩家立場,勢不兩立,偏偏這沉重的包袱又落入兒女情長中,也使得二人的情感總包著一層朦朧的紗,想破,卻又不敢破,活生生熬了成婚後的將近十年。

沒錯,熬了十年
也因就這十年,使得這篇文可說是心癢難搔,特別好看  
尤其王妃出身郡公之家,滿腹經綸風流倜儻,什麼甜言蜜語信手拈來,逗得小王爺面紅耳赤,生氣起來撲騰亂跑,在其他人面前卻是滿口王妃多好 
王妃本人卻是顧左右而言他,明明面上白眼,又裝作嬌羞狀言:

“你我夫妻,王爺想對臣做什麼都可以。”──第4章。
一旦挑破了情,又誓死不從,與王爺相伴多年,知他高潔品行。
“若是他終有一日要與別的女人傳承子嗣,趙詡就絕不會和自己共赴巫山雲雨。”──第78章。

整個情感線上,以大局為重,細細熬之。
於是我們看15歲衝動易怒的少年郎,如何揪著王妃的衣袖,天天喝王妃準備的牛乳,終於比王妃長高了一顆頭。
而外戚鄧氏也扯開顏面,欲當新朝王莽,皇族一脈竟被迫害凋零至風雨飄搖。
現在,蓄之待發的肅王,該如何殺出重圍,一併握著世子王妃之手,拚上生死力圖新局面 

雖是男妻,卻無嬌憨;雖為王妃,同是司徒。
這篇文章最令人印象深刻的,無非是拿戲謔指婚的設定,寫出一朝轟烈的權鬥史。
妃也非也,在峰迴路轉之巔,肅王妃趙詡堂堂正正扔出了這麼一句話。

“那個傳承五百年,出過數十位宰相的簪纓世家;那個經才風逸、經天緯地,堪為一時之選的麟子鳳雛……”
“趙詡或許做了五年的肅王妃,可他卻永遠是潁川趙十九。”──第66章。

若想看一段小奶狗的養成史,看趙詡是如何徐徐陷落在小兒的依賴情誼。
以及全程帶著姨母笑,看肅王夫夫如何花式用詩詞打情罵俏,私下暗衛細作齊發,似君臣、似師徒、似摯友,最終床帳羅幔輕放,用歃血之誓換取帝后深情  
有機會可以看看《待他年》,雖然作者在文案中吐槽自己情感上沒邏輯、政鬥很幼稚……但我保證這是情商在線的正經文。
更別說15歲的王爺、王爺他、唔、救命可愛、王爺──

接下來是包含 的讀後雜感,還請留意一下。

 


 

原本真的是腦袋空空,想著先婚後愛的題材幾乎都被我讀完了,過年期間,能被我撿到一篇邏輯合理的就不錯了,沒想到!?
誤打誤撞尋到了一部各種合我胃口的文章嗚嗚嗚嗚嗚嗚。
強強不娘,先加10分 
有混血胡人血統的倔強小皇帝,再加10分  
先婚後愛,再加100分   

讀著讀著,卻眉頭越來越緊。
沒想過這會是一篇硬文,畢竟起初是以先皇指婚開始,趙詡看似豁達,回房卻砸了一個茶杯開始說起,原以為會是篇無腦下嫁文。
但作者藏在筆鋒句尾的各種典故,讓人瞠目咋舌,好幾個詞面看不懂意思,還要一面拿google去查。
查到之後想了想才茅塞頓開,覺得這個譬喻用得真好  
然而不細究,其實也不怎麼影響劇情,就是看大家願不願意花多一點心思去琢磨。

另外有趣的是,從劇情結構上來看,作者也非常厲害。
共六大卷循序漸進,乍看26.6萬字不多,卻因節奏明快顯得非常豐富。
不該細述的地方簡略跳過,該緩緩圖之的地方就撓得讀者叫苦連天,讓這兩個傻子快點去結婚。
但也因為步調明快與上述咬文嚼字的緣故,這篇文章對我來說沒有這麼好讀,花的時間是平時讀其他文章的兩倍以上,也硬是在春節休憩時分捧著手機蕩氣迴腸 

然後當然就要提到主角──肅王妃趙詡。
一開始沒想太多,只關注到感情線而沒有注重大局,也沒有什麼小情小愛或狗血轉折,而忽略作者早就把路鋪好,要說趙詡與軒轅晦的不可能
一是子嗣,繼承大統就不能無嗣,這是再受寵的男妻都無法給得;
二是權貴,趙詡輔佐軒轅晦權勢滔天,他背負河東士族百年名聲,就不能讓皇權壓得他們無一線生機,偏偏世道混亂,蔭族與占田制分崩離析,玄朝不能再出下一個鄧氏。
──只能和離。

於是中後段有點沉重。
看兩人越來越親密,卻也越來越遠,明知大局在握,分離在即,趙詡應當要放手又放不了手,生生看軒轅晦在投奔肅州的眾臣面前任他為司徒,卻沒剝除他的王妃之名。
那段是這樣寫的,趙詡原鐵了心要拒絕,見:
“軒轅晦的雀躍慢慢沉寂下去,神色竟有些頹敗。”
宛如當年初見小兒,他一手引領帶大的王難受了,他想都沒有想地接旨。
儒生跪了一地,大喊這萬萬不可,趙詡卻笑了:
“小孩兒長成了,簡直滿腹壞水,恐怕方才便是做出楚楚可憐之態,引導自己就範。”──第74章。

然後趙詡自始站了出來,他身懷王妃之名,以潁川趙十九自居。
沉寂了多年,深居內宅,但大家都沒有忘記,他是太學院之首的驚世才子。
既然軒轅晦不悔,那他必然為他的王披荊斬棘,拿自己的性命當賭注也無妨,展露陰狠險惡的一面也無妨,在軒轅氏最後的血脈斷絕以前,他早知道,在他被指婚的那刻,他就和這個素未謀面的男人綁在一塊了……

這種感覺就像是看了古風連續劇到最高潮的那一集,只想要跑去外面跟放鞭炮的親戚小孩一起摀著耳朵亂跑亂叫。
真的是、太、難受了,我不是只是想看一篇簡單的先婚後愛嗎,怎麼來了如此的豪情壯志呢!?
最後軒轅晦費了諸多心思,把他所愛之人推上了元后的位置,用法解決了子嗣懸念,圓滿圓滿。

我想,這是篇講愛情的文章,但又不太像。
最讓我驚喜的,是作者借王爺之口,問出了對男妻的疑慮,說是胡謅了一段男妻的緣由,但從文化研究的角度卻有可能。
“我朝男風極盛,富貴人家娶男妻,要麼是內宅陰私,要麼就是情到深處不可自拔,但更多人娶男妻,卻是為生計所困。”──第30章。
提到田吏趕不上民風轉變,貧者無田所屬,只能附庸於富家墾田,大多數人窮得連娶妻的彩禮都備不上,還不如與男子結縭,可一同勞務,相伴度日。

許多橋段,作者也給出了似是而非的舉例,在我們熟知的歷史下,畫出另一種可能的藍圖。
這是我讀這篇文章最棒的收穫  

然後,拿一個大吐槽懲罰沒有仔細讀文案的我作結。
──原來這不是一篇年下攻文章嗎  
好不容易熬到了龍陽之好,整個CP卻被顛覆!?
心心念念的年上王妃如此強勢,王爺因負疚半推半就,內侍驚喊顛龍倒鳳。

不過可愛的是,王爺成了皇帝,成天耍賴要皇后讓讓,兩人到床上一決雌雄。
趙詡只冷哼一句。
“讓你?我只問一句話,難道王爺的天下是靠旁人讓出來的?各憑本事罷。”
帶著五味雜陳的心理讀完這篇文章,私心有朝一日,皇帝能得償所願    

另外沒提及的,還有諸多配角,沒什麼副CP的著墨,倒是柔儀郡主捨身取義那段讓人掉下眼淚。
很多事,在那個年代,若不是為著這個家、這個名,或許大家也沒這麼多顧慮,只為所愛了。

 

推薦以前讀的其他幾篇先婚後愛題材,可在下面表單ctrl+F搜尋

 噗浪原文        
心得整理表單 有一些篇幅短的雜感就沒有放在blog上了。 

arrow
arrow

    阿╰( ◜❤◝ )╯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